11月20日傍晚六点三十分,紫金港剧场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直延伸到图书馆。夜幕降临,秋风渐起,但他们仍然满怀着期望与热情,等待着黑白剧社校史大戏《求是魂》的开演。晚上七点,在缓缓的音乐声中,老年竺可桢校长走上舞台,用沧桑厚实的嗓音,将观众一起带入了他的回忆……《求是魂》校内公演正式开始。
从抉择北极阁,到西迁路上玉山困顿、毅勇学子泰和投笔,再到浙大校歌在宜山唱响、贵州湄潭浙大崛起,竺可桢校长带领浙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艰难过程历历在目。在新中国即将到来的摇摆不定的“天亮之前”,知识分子们的各色选择令人深思;和平年代,竺先生怀着科学救苍生的宏愿,坚持“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精神潜心科研;文革时期,竺可桢与宋林师生二人的重逢,又让多少人为时代感慨、为竺先生坚定的信念感动……而演出当天,11月19日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38年的今天,竺可桢校长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校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求是”二字被确立为国立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撰写校歌歌词。众多求是学子在今晚齐聚一堂,不可不谓是与浙大的难解之缘。
随着《二十四节气歌》的悠扬乐声,演出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落幕。两个半小时的大戏,丝毫不让人觉得冗长累赘,看似传统的题材,也不落俗套。因为黑白深知:哪怕是排一部教育功能显著的历史剧,艺术仍然是第一准则。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的热烈反响更令所有黑白人万分欣慰。不少观众表示被剧中许多情节戳中泪点,剧社成员在演出结束后欢送观众时,更是看到一些观众眼眶含泪走出剧场。这一路走来,《求是魂》得到了诸多赞许,也收到了不少意见和建议,都转化成了黑白剧社继续前行的动力。此外,此剧将于11月23日至11月24日登录上海,参加中国校园戏剧节的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