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以下简称体艺部),整合原公共体育部和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资源,成立于2012年2月9日,下设综合办公室、教学管理科、公共体育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场馆与信息服务中心、体育竞赛与训练中心和体艺文化建设中心等7个中心。部门主要承担学校公共体育、公共艺术的必修课、通识选修课教学,承担学校不同层次体育代表队训练、艺术团排练,承担全校师生课外体育与艺术指导,承担国内外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及交流等工作,指导体育类、艺术类学生社团工作,协调组织校、院、园、系等各级各类体育与艺术活动以及体育美育场馆管理等工作。
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自1897年求是书院创建时就开设有必修课体操,1928年体育学门就已是国立浙江大学本科所设十个学门之一。著名教育家竺可桢先生曾在《就职演辞》中宣布,“健全的体格”是大学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四项条件之一,其体育教育思想对浙江大学校园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著名体育教育家舒鸿教授曾任浙江大学体育部主任,并作为奥运史上首位中国裁判吹哨执法第十一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吸引和折服了国际体育界的目光。而早在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校园就涌现出了黑白文艺社、塔外画社、大家唱歌咏队、铁犁剧团等文化艺术团体,在当时社会上和浙江大学办学历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美育工作,浙江大学《学校章程》《“十四五”发展规划》《“双一流”建设方案》《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把体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作为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基础性工作。
如今,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美育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宗旨和“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强化体美育人功能,高质量推行“五育并举”,服务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截止2023年3月,体艺部共有教职员工150人,其中体育教师95人,艺术教师16人,党政管理13人,教学辅助人员26人。事业在编人员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38人,国际裁判6人,国家级裁判12人。师资主要毕业于国内知名专业学府或体育、艺术相关教育专业。
目前,体艺部共建有男子篮球、女子排球、田径、网球、女子足球5支高水平体育代表队,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龙舟等11支普通生B类代表队,跆拳道、橄榄球、舞龙舞狮等10支普通生C类代表队,赛艇、无线电测向、素质拓展、太极拳等7支普通生D类代表队。运动队常年保持科学训练,在国内外赛事中斩金夺银,2012至2022年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奖牌1610枚,其中金牌864枚,银牌415枚,铜牌331枚。由校体育与美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三好杯”体育竞赛38项,校内学生体育社团31个。
此外还建有文琴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和黑白剧社5个A类高水平团,隶属于文琴艺术总团,成立于2001年,代表了浙江大学学生艺术水准和精神风貌;另建有键盘乐团、书画社等6个B类普通团及21个C类兴趣团。艺术团积极参与省大学生艺术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成绩斐然。2012至2022年文琴艺术团在省大学生艺术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内比赛/展演中获得79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在国际比赛/展演中获得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3项。由校体育与美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艺术季”活动年均70余项,大大丰富了校园艺术文化氛围。